红茶是与绿茶风格迥然不同的另一类茶,茶叶经过发酵,内含成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,叶片也变成红色;浸泡出的茶汁也因此而澄红、明亮、香味浓郁。它是世界上产量最大、影响最广的一类茶叶。
学术界一致公认:“正山小种红茶”是红茶最古者的‘种加工方法,是武夷山星村镇乡民们发明的人这种红茶的制作工艺起源于何时呢?
陈椽教授认为:这种制法起源于十六世纪它的极胜时期,大约在公元1700年前。约在十八世纪中叶,武夷正山小种红茶制法不胫而走,尔后有人将其改进为工夫红茶的制作工艺,十九世纪后半叶渐渐衰落。
台湾人类文化公司《中国茶艺》认为红茶的起源“约在1610年前后,也有谓1650年前后,原产于星村镇江西省边界。”叶宝存先生仅认定“正山小种于十八世纪前已远销欧美各国”。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程启坤在《中国茶经》中,仅将其追溯至十八世纪初。陈文怀先生则只称“十八世纪中叶,又在小种红茶制法的基础上,发明了工夫红茶的制法”。《中国名茶入(庄晚芳教授等著)则引用一个故事:“道光年间(1840前后),有一队兵丁过境占住了茶厂,采下的茶叶无法加工,因为积压发酵变黑,茶主无奈只好急忙用松柴烘干,以免茶叶报废。运销后却意外地大受欢迎……”小种红茶的制作工艺似乎是十九世纪的发明了。它究竞起源于何时呢?
乌龙茶、红茶制作工艺的起源时间没有定论,因此在茶学界又有了另一段公案——这二种工艺孰先谁后?
有人说红茶发源为迟,“十七八世纪外国大量购买武夷红茶之说不可信,他们购买的应当是乌龙茶;所谓红茶,可能是由于运输周期长,海上潮湿,茶叶进一步发酵而成的。”有人认为红茶只是比乌龙茶的出现稍后而已。《中国名茶》(庄晚芳等着)直接提出:“武夷岩茶,是工夫红茶的始祖。正山小种红茶,是武夷岩茶派生衍变成的”。陈椽则明确认定,红茶制作工艺的产生比乌龙荼早,红茶的兴起是明朝的事乌龙茶的兴起属于清代的事。有人通过制作技术类比,认为乌龙荼的制作工艺复杂、讲究,是只有在积累了大量的红茶制作经验之后,才可能提炼总结出来的。也有人以为不分仲伯,是同时并存、相互竞争、相互影响的两大制茶工艺体系。
武夷山的小种红茶制作工艺未传播到国外,而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却屡屡被印尼、印度、斯里兰卡等国茶厂模仿。1839年,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制茶,“他们最初采用的制茶方法也与武夷岩茶相同,共十二道工序,需时三天,不能适应大规模机械化作业。1871年以后,简化为五道;这样制作的茶叶就是工夫红茶了”《茶经新编》)由此可见武夷茶对世界茶业的影响之大。外国人是将制茶技术由繁删而为简,而武夷人则是由简而发展为繁的吗?